關信用貸款註:臺海網海峽導報
  臺海網(微博)3月14日訊 據臺灣《聯合報》報道,臺灣電影《KANO》引發臺灣對日據時代(1895年至1945年)記憶的討論,其實當時還有一批沖繩人來到臺灣,他們身份介於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,看待臺灣有著更複雜曖昧的角度。臺灣威剛外接硬碟聯經出版社新書《到美麗島》,從沖繩人的眼光看待這一段殖民歷史。
  日本作當鋪家與那原惠,1958年出生於東京,是沖繩移民第二代。她的外祖父南風原朝保,日據時代在台行醫27年,母親南風原裡裡,曾任職臺北放送局廣播員。這個臺灣首座廣播電臺最後一次廣播,就是天皇的終戰(停戰)宣告。
  原惠13歲時,室內設計母親患肺病於東京逝世,死前貧病交迫,但原惠的母親在臺灣過的是富家女生活。原惠從小就聽母親一再述說臺灣的夢幻生活,形容臺北“路是那麼寬敞,連東京都比不上”。
  2001年,原惠實現母親心愿踏上臺灣,展開追尋家族史的旅程,以10年時間完成《到美麗島:沖繩、臺灣當鋪 我的家族物語》。
  原惠研究沖繩史發現,日人據台之初,沖繩吹起“臺灣熱”,從醫師、建築工到歡場女子,紛紛渡台謀職。而日本政府也認為,早20年執行殖民統治的沖繩,可擔任緩衝角色。為此設置了“沖繩人巡查”鎮壓臺灣抗日運動,並派遣大量沖繩教員渡台推行皇民化教育。
  原惠外祖父朝保是沖繩人,在沖繩行醫的薪水卻比不上日本本土醫師,他為此來台重新開始。她查訪家族史料發現,當時臺灣的醫療研究和設備,領先沖繩,甚至贏過日本,吸引一批年輕醫師來台。朝保先到臺北醫院(臺大醫院前身)任職,接著自開私人醫院“南風原醫院”,在此住到日本戰敗遭遣返。
  在“霧社事件”(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)中,日軍隊伍也出現了沖繩籍巡查。原惠認為,沖繩人在故鄉的升遷遭日人搶去,許多人為此前往臺灣。沖繩人理應對日本抱持反感,卻必須“討伐”與自己陷入同樣處境的臺灣。這反映殖民地的複雜剖面,“人們具有某種可怕的意志傾向,在受到強迫安排且無法選擇的情況下,會徹底按照被賦予的角色完成任務。”
  責任編輯:吳生林  (原標題:沖繩人回憶臺灣日據時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w38kwhm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